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赵德刚研究员学术报告

发布时间:2024-03-26作者: 浏览次数:10设置


    报告题目:氮化镓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

    报告人:赵德刚(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)

    报告时间2024329日上午10:00

    报告地点:东九A5-42室(Fun客空间)

    报告摘要:

    氮化镓基材料被称为第三代半导体,在光电子学领域有重要的应用。本报告介绍课题组在材料方面,深入研究了缓冲层原理,提出了独特的外延方法,生长出高质量的GaN材料,室温下电子迁移率超过1000 cm2/Vs,这是目前国际上公开报道的MOCVD外延最好结果;创造性提出了复合缓冲层结构,突破了无裂纹的AlN外延材料技术,其(002)(102)XRD半高宽均控制在200弧秒以内;发现了碳杂质对p-GaN材料的补偿效应,掌握了施主抑制方法,解决了p型掺杂问题。在器件方面,设计出能够监测紫外波长的新型器件,还创新性地提出了利用紫外探测器的响应光谱对p-GaN载流子浓度进行测量的新方法;利用重掺杂盖层实现了良好的欧姆接触特性,揭示了欧姆接触、空位缺陷和碳杂质对探测器的影响机理;研究了InGaN量子阱界面控制方法,分析了量子阱的电荧光光谱随注入电流变化的机制,并提出了相应的物理模型;提出了降低吸收损耗、抑制电子泄漏的多种激光器新结构,研究了激光器的器件物理,阐明了影响激光器寿命的关键机理。在上述基础上,研制出GaN基大功率紫外激光器、长寿命蓝光激光器和高性能紫外探测器。


    报告人简介:

    赵德刚,博士,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、光电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。2009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,2011年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,2018年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,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。19941997年在电子科技大学分别获得学士、硕士学位,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获得博士学位。主要从事氮化镓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,研制出我国第一支氮化镓基紫外激光器、长寿命大功率蓝光激光器和紫外雪崩光电探测器,发表SCI论文370多篇,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0多项。


   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!

数理学院

2024.03.26


返回原图
/

XML 地图